最近有报道指出,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.9%,新生儿更高达24.4%,而成人只有6.9%。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会使孩子致残。

  专家呼吁:儿童用药也要选“童装”

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冯晓勤指出,在0-12岁期间,孩子的身体机能仍未成熟,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善,所以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。在孩子患病时,部分妈妈很喜欢当起“家庭医生”,自己给孩子用药,如果此时妈妈忽视了孩子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,单纯依据成人额剂量减半来给孩子用药的话,孩子很容易因为身体机能还不成熟,肝、肾功能发育仍不完善,药物代谢能力差,而出现药物副反应,如过敏、胃肠道反应、肝肾功能损害等,严重时还会出现药物性耳聋。当悲剧发生时,妈妈将悔恨终生。

  “当然,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不一定是用药剂量引起,还与个体差异、用药方法和错服药都大有关系。” 冯晓勤补充说。她指出由于当前家长自购药方便,对孩子滥用药物的现象很让人堪忧。

  而曾任多届广州市儿童医院院长的曾其毅医生则指出,有些家长对药品的依赖度很高,孩子一有小病小痛,马上就想给孩子药吃,这种求愈心切而造成滥用药物的现象让人担忧。

  “事实上,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,孩子虽然会出现不适,但大部分都能自然而愈。”曾院长补充说,近年来,抗生素在孩子身上的滥用情况很严重。不少药的毒副反应,在生产使用的短时间内不易发现,需较长时间的广泛应用才逐渐显现出来。比如,以前曾广泛给儿童使用的四环素,若干年后才被发现会引起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,吃出“四环素牙”;还有黄胺类药物虽然治疗炎症见效快,但应用时间长了会对肾脏有一定的刺激和毒性作用。因此,曾院长提醒家长:“给孩子用药,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化学性药物和生物制剂,尤其是抗生素。”那么,家长们应如何科学地给孩子用药呢?

  专家指路:

  一、家长给孩子科学用药应避开四大误区:

  误区一:“对号入座”诊断病情

 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病情很轻,如果是半夜发病,到医院看病太麻烦,干脆就自行决断,在家附近药店选购平常大人对应病情的常用药直接减量给孩子吃。

  专家表示,年纪越小的孩子越要到医院看病,家长切勿根据成人的症状“对号入座”来给小孩判断病情。同一种病,在成人身上的症状和在婴幼儿身上可能完全不同,如成人肺炎的症状是发烧、咳嗽和气促,但婴幼儿不一定发烧和气促,而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其他全身症状,家长如果根据自己经验判断,很容易耽误病情。

  误区二:“按图索骥”吃药

 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生病情况跟自己某次生病情形类似,就把自己未用完的成人药剂“按图索骥”约莫减量给孩子吃。

  儿科专家冯晓勤提醒,成人药品切勿给孩子服用,就算剂量减少,其药品的具体成分也不适合孩子使用,就算是孩子未服完的药物也不应继续服用,因为即便发病的症状和上次发病时差不多,也不代表就一定是上次的病因,甚至即便是同一种病,孩子在不同时候发病的症状和病情也不同,不能按同一药方治疗,应及时到医院做诊断后开药。

  误区三:随量用药或叠加用药

  有些家长虽然知道药物说明书上表明用药一个疗程为7天,但给孩子服药两三天后孩子病就好了,于是就停药了。或者,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求愈心切,以为好几种药物叠加使用,孩子就能快些好。

  专家强调,孩子服药一定要够疗程,如果没满疗程就自行停药,容易产生药物的耐药性。“没有服够疗程,虽然症状得到控制,表面看起来没病了,但体内的致病菌实际上没有被完全消灭,而是在体内潜伏起来。等到下次条件适合,致病菌又死灰复燃,但对使用过的药物就产生耐药,再用药就无效了。”另一方面,多种药物叠加使用更要不得,药物成分不一,药性也有差别,叠加用药容易发生药物的二次化学反应,非常危险。即便是相同的药物,若过量服用,不仅不会让孩子加速痊愈,还会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,损失了孩子的肠胃。

  误区四:滥用营养品和补品

  有些家长以为长期给孩子服用营养品和补药,可增强孩子的体质,让孩子少生病。

  专家指出营养过剩容易导致孩子肥胖,新陈代谢负担过重,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脾胃,消化系统疲乏,反之降低孩子抵抗力,让孩子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扰。因此,专家呼吁家长给孩子补充营养要适度,切勿大补。

友情提示: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者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029-85383838。
Copyrights2010-2017 All Rights Reserved. 西安曲江妇产医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2243号
网上信息仅做健康参考,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,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