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解开腰酸背痛之谜
孕期随着腹部日益隆起,孕妈妈体形的变化会越来越明显。专家表示,未怀孕时人体脊椎是呈S形,但是伴随胎儿的体重与羊水的逐渐增加,子宫慢慢地被撑大,使腹部变得更加突出,腰椎必须更为用力去支撑腹部,无形中就会直接影响脊椎的受力。
此外,为了适应子宫变大并做好生产的准备,孕期还会分泌松弛素,使韧带放松。专家指出,若肌肉的力量不足,无法支撑腰椎所承受的重量,就会压迫脊椎,孕妈妈自然容易感受到腰酸背痛,甚至其神经也可能受到影响。他说,常见孕妈妈为保持重心平衡,身体会往后倾并用手撑着腰部,无非是想要通过此动作减缓腰部的负担,但往往助力有限,会造成脊椎更加向前凸出。
物理治疗医师说,怀孕后期,因为脚型趋向扁平,加上体重与重心的改变,造成走路时足跟过度内翻,行走时犹如企鹅般地左摇右摆,这样的的行走方式容易牵动膝关节,甚至引起脊椎的移位,容易造成腰酸背痛与未来的足部变形。
二、足部大受影响
除了腰酸背痛之外,还有一项重大变化往往容易被孕妈妈所忽略。因松弛素的作用使得全身的韧带变得松弛,包括足弓韧带亦受连带影响,足弓因此较为塌陷和过度外翻,产生假性扁平足的现象。此变化会增加孕妈妈足部的长度,而使孕妈妈鞋子的尺码也会增加半号至一号。
专家表示,扁平足的人因足部受力辛苦,所以,走路容易感到疲累。即使孕前无扁平足问题者,孕期也会饱受扁平足之苦;若孕前已有扁平足问题,怀孕将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。他笑说,不少孕妈妈感到连平时喜欢的逛街都变得困难时,就可能已深受扁平足之苦。
但扁平足还不是孕期唯一会发生的足部问题。孕期常见的足部问题尚包括:
足底筋膜炎
对孕妈妈而言,随着体重日益增加,将产生额外的压力作用在双脚上,特别是足弓的位置,进而容易导致足底筋膜炎、水肿、拇趾外翻等问题的发生。张幼欣治疗师解释,足弓过低时,脚底会长时间受力,虽然足底筋膜有着“天然避震器”之称,但长时间处于过松且过度拉扯仍然会造成疼痛。当孕妈妈在行走过程中突然觉得脚跟底下有剧痛,甚至达到行走困难的程度,一定要坐下休息,疼痛程度就会有所缓和。
拇趾外翻
张幼欣治疗师指出,扁平足除了造成足弓塌陷以外,往往也会产生过度的压迫力施加在第一大脚趾上,使得大脚趾偏向脚板的外侧,挤压到第二脚趾,导致大脚趾根部则向脚板内侧突出,与鞋子产生摩擦,造成疼痛和肿胀。
足底筋膜炎与拇趾外翻还可能影响到怀孕妈妈的行走和站立,进而延伸出平衡的问题。
三、足弓高低各有潜藏问题
足弓之于人体,如同车辆的“避震器”,而足弓位置的不同将影响避震的效果。若足弓发育不良,将导致行走时重心无法移转到各个正确位置,影响脚部活动或腿部发育,甚至造成足部疾病的产生。
专家指出,在正常足弓之外,还分为:
低足弓:肌肉群过松。
扁平足:避震效果差,脚步很沉重。
高足弓:肌肉群过紧,避震效果差,脚步较紧绷。
以O形腿的形成为例,很多人以为与遗传或姿势不正确有关,事实上与高足弓有绝对关系。因为高弓足的内侧足弓过高,会造成脚踝以上的下肢关节产生“外旋”的动作,才会使得两脚膝盖向外挤压,日久就形成O形腿。此外,若两脚膝盖长期向外挤压,亦可能导致发生退行性关节炎。
水肿
为了因应分娩时的失血和产后哺乳,孕妈妈的体液也会增加,体内贮存并累积多余的水分,就会有浮肿状况。张幼欣治疗师表示,水肿情况是渐进式发生,很多妇女怀孕3个月左右,脚趾即出现浮肿;约6个月时,情况更明显;分娩前,整个下肢的浮肿程度相当显著。
静脉曲张
由于受到激素影响、怀孕时血液量的增加和子宫压迫,导致血液循环状况不佳,造成下肢出现静脉曲张,其实就是静脉扩张到皮肤表面,一般凭肉眼即可见到像紫色的曲线或某种字符串。

